信仰作光 素履以往 ——争做红色文化传播者

时间 : 2022年06月20日 16:23    

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“信仰作光、素履以往,争做红色文化传播者。”

两千多年前,张骞踏上了后来赫赫有名的“丝绸之路”,成为“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中国人”,架起了中西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桥梁。七百多年前,《马可∙波罗游记》掀起了一股延续数百年的中国热,激发了无数欧洲人对东方文明的向往。

这就是文化传播的魅力,历久弥新,永世流芳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:“嘉兴是一块风水宝地,人杰地灵,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源远流长”。历史文化上,嘉兴是千载吴根越角;革命文化上,南湖是中共革命红船起航之地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将这座革命圣地的红色文化传播到全世界,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,将红船精神的首创、奋斗、奉献,融入到我们的红色文化外译工作,就是我们的国之大者,责无旁贷。

昭昭初心,创新传承。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。在红色文化外译的道路上,我们学院的院长、我们支部的党员教师唐艳芳就是那只领头羊。他语重心长的对我们年轻教师说:“古今中外,总有一群心怀天下的文化传播使者,他们心中有光、逐梦前行。身在红船旁,我们就要做红色文化外译的开拓者,去闯,去创新,拉起一支队伍,干成一番事业。这是初心、亦是使命。”唐院长带着我们支部的全体教师,埋首纸堆,孜孜不倦,出版了12本专著译著,完成了25项课题,积累了丰硕成果。唐院长先后奔赴广东、山东、江苏等十余所高校,开展不同主题的中国红色文化传播译介宣讲,将红色文化外译的火种播撒全国。

信仰作光,奋斗有为。我们支部在科研上推进红色文化外译,更深入思考把这项工作转化为课程思政、文化育人的一个招牌,支部迅速发展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。从2018年起,我们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,促进国内党史党建研究和外语翻译领域的跨学科协作;我们着力打造“红色文化外译”党建品牌,形成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翻译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模式;充分利用嘉兴红色文化资源,厚植学生家国情怀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。近年来,多次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、中国教育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。东西交融,必有回响。2020年起,我们创新传播形式,以后浪潮音传播红色文化。我们从红色人物入手,以短视频形式用英汉双语讲述嘉兴红色故事,通过微博、微信公众号和喜马拉雅电台同步推送,受到了东西方青年的热烈欢迎。我校乌克兰外籍教师Kseniia通过网络平台收听到这些生动的故事后,深深被感染,主动希望加入我们的团队,把这些动人的红色故事传播给世界更多人听。

国之大者,奉献担当。红色文化外译就像一座桥梁,我们走进了百年前那批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的心中,深切感受到了国之大者,要奉献为民,忠诚担当。于是,我们支部每一名教师党员都化身信仰的微光,去照亮身边的师生,去温暖校外的群众。我们开发“红船精神国际交流助手”软件;我们为建党百年红色电视剧《大浪淘沙:启航》提供翻译;我们翻译的解说词被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采用,成为向外国友人解说的铿锵声音;我们连续八年培养并输送200多名小梧桐参加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担任首席礼宾官;我们主动参与校内外疫情防控,所在社区、学校里都有我们默默奉献的身影……

1920年8月,陈望道先生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出版,点燃了黑暗中国的希望之光。百年后的今天,我们要把属于中国的红色文化全球传扬。以外语之声诉说红色中国,以信仰之光塑造青春力量。我们是红色文化外译的先行者,我们是培育时代新人的辐射源;在百年新征程的大道上,我们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使者,我们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人,信仰作光,素履以往!

附:视频